每年春夏之交是哮喘病的高发期。哮喘通常指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气道慢性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也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据估计,全球每20个人中就有1人患有哮喘,如果控制不好会极大影响公众健康水平,并威胁患者生命。
当前,缺乏哮喘知识、未及时接受规范治疗是导致哮喘高发病率的重要原因。为了增进公众对哮喘病的了解,加强对该病的防治和管理,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5月的第一个周二定为世界哮喘日,今年的世界哮喘日是5月5日。一起来看看哮喘常见的认识及治疗误区吧。
事实上,对于哮喘的认知,常见误区可远远不止前面4个。
把“哮喘发作”误当成“感冒和气管炎”。有些哮喘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胸闷、流涕、打喷嚏等,常被当做“感冒和气管炎”,口服各种感冒药和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再加上有一定比例的哮喘可自行缓解,就会造成治疗有效的假象。如此不正确的治疗只会使哮喘越来越重。
治疗哮喘追求“根治”。由于哮喘的反复发作,经常有患者和家属到处寻求秘方,以求根治。这些秘方中常含有大剂量激素,长时间口服会引发严重的不良反应。
过敏性鼻炎不积极治疗。过敏性鼻炎不经治疗,有60%~70%的患者会发展成过敏性哮喘。因此,规范地治疗过敏性鼻炎,其实也是延缓过敏性哮喘发生的重要手段。
过度担心激素的副作用,症状好一些就自行停药。治疗哮喘的一线推荐用药就是吸入型激素。它可以控制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吸入激素与口服和静脉用的全身激素是不同的,吸入激素直接到达气道黏膜,只有非常少的激素经过黏膜入血,全身副作用非常少。患者大可不必过分担心。
不重视肺功能等气道检查。哮喘诊治指南建议,哮喘患者至少每年要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以及气道炎症水平的评估。医生通过这些检查结果来评估治疗效果、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等,有助于哮喘控制并维持病情稳定。通过这些检查,医生还能及时发现患者所用药物可能存在的副作用。
以上这些都是哮喘诊治中常见的误区,只有走出误区,正确认知,规范治疗,定期复诊,才能让每一位患者的病情达到良好控制,幸福生活,自由呼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