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年版)解读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哮喘防治水平,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组织国内专家,在年版基础上修订了新版指南,本文就更新内容作一解读。
更新
实践
我国哮喘流行现状
-2项流行病学研究
年~年,在我国8个省市进行的“全国支气管哮喘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ChinaAsthmaandRiskfactorsEpidemiologicinvestigationstudy,CARE研究),共调查了名14岁以上人群,调查结果显示,在我国14岁以上人群中,医生诊断的哮喘患病率为1.24%,其中新诊断的哮喘患者占到26%。
年至年,在中国10个省市进行的“中国肺健康研究”[ChinaPulmonaryHealth(CPH)study],该研究共纳入名20岁及以上的调查者,结果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的哮喘患病率为4.2%。按照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推算,我国20岁以上人群应该有万哮喘患者。
2项研究结果提示,患病率差异较大,今后需要更大样本及更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我国哮喘控制现状
年,研究对我国一线城市的10医院呼吸科门诊进行哮喘控制现状调查,结果提示28.7%得到控制;年研究对我国30个省市城区进行哮喘控制现状调查,提示控制率为28.5%。
目前,缺医院患者的哮喘控制率的调查数据。
哮喘分期更新及评估、鉴别诊断
分期更新:
年版指南中,哮喘分期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年版指南,临床缓解期改为临床控制期。
临床控制期是指患者无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达4周以上,1年内无哮喘急性发作,且肺功能正常。这一标准是否符合临床实际要求,需临床实践验证。
评估:
年版指南,新增血清总IgE水平检测,其水平随检测方法不同,参考范围分别在U/mL和60U/mL,其水平升高缺乏特异性,但总IgE水平升高可作为使用IgE单克隆抗体治疗时选择剂量的依据。
鉴别诊断:
年版指南,新增鉴别诊断内容。临床表现为哮喘样症状的疾病为左心功能不全、COPD和上气道阻塞性病变等。特别注意,哮喘需要与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和变应性支气管曲霉病等疾病鉴别,这两类患者,往往表现为重度哮喘。
诊断注意事项:年版指南,新增提示临床医师需注意支气管激发试验中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情况。近期有呼吸道病*感染史者,易出现假阳性;而慢性咳嗽合并COPD者,可出现假阴性。
本次指南解读,笔者根据目前新药物、新制剂,亦进行了详细的实践及解读。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