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哮喘治疗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急性STEMI溶栓治疗合理用药指南溶栓后
TUhjnbcbe - 2021/12/22 17:57:00
刘*连挂号多少钱 http://m.39.net/news/a_9380720.html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合理用药指南》是心血管系列指南之一,以下主要为该指南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的处理流程”的相关内容。

1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的药物治疗

抗凝、抗栓治疗

抗凝、抗栓是溶栓的基础,溶栓应在有效的抗凝、抗栓基础上进行。STEMI患者溶栓后,若未予充分抗凝、抗栓治疗,会导致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的反跳性激活,形成“继发性易损血液”,血液黏度增加,血栓顽固,不易疏通;若肝素应用剂量和疗程不充分,不但再通效果差,而且反弹高凝,导致冠状动脉再闭塞率高。因此,在溶栓后应监测ACT或APTT,并根据ACT或APTT继续应用肝素12U/(kg?h)静脉滴注,维持ACT或APTT至对照值的1.5~2.0倍(APTT为50~70秒),通常需维持48小时左右。48小时后可根据情况逐渐减量,换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中目前只有依诺肝素有临床应用证据与效果。

依诺肝素用法:年龄<75岁,1mg/k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可使用8天;≥75岁者,不用静脉负荷剂量,直接0.75mg/k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可使用8天。无论年龄,肌酐清除率<30ml/min者,给予1mg/kg皮下注射,每24小时1次。但仍需强调的是,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救治中,应首选普通肝素,通常不以低分子肝素代替。

溶栓后应继续坚持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75~mg/次,每日1次;氯吡格雷75mg/次,每日1次。或替格瑞洛90mg/次,每日2次。对于阿司匹林不耐受或胃肠道反应较大者,可考虑使用吲哚布芬mg/次,每日2次。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有利于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复发性心肌缺血、再梗死、心室颤动及其他恶性心律失常,对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具有肯定的疗效。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心室重构、预防再发心肌梗死。因此,溶栓治疗后如无禁忌证,均应长期口服β受体阻滞剂。无禁忌证的STEMI患者应于发病后24小时内常规口服β受体阻滞剂。建议由低剂量开始,逐渐加量。

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包括: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低血压、低血容量及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

ACEI/ARB

ACEI/ARB主要通过影响心肌重构、减轻心室过度扩张而减少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从而降低死亡率。在STEMI最初24小时内,对前壁心肌梗死,如无低血压(收缩压<mmHg)或明确使用此类药物的禁忌证,应尽早口服ACEI;对非前壁心肌梗死、低危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良好,已经接受血运重建治疗)、无低血压(收缩压<mmHg)和使用此药禁忌证者,应用ACEI也可能获益。发病24小时后,如无禁忌证,所有STEMI患者均应给予ACEI长期治疗。如患者不能耐受ACEI,但存在心力衰竭表现,或左心室射血分数≤40%,可考虑给予ARB。

ACEI/ARB禁忌证包括:STEMI急性期动脉收缩压<90mmHg、临床表现严重肾衰竭(血肌酐水平>μmol/L)、双侧肾动脉狭窄、移植肾或孤立肾伴肾功能不全、对ACEI/ARB过敏或导致严重咳嗽者及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等。

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具有多效性:调脂、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

适应证和治疗目标:所有无禁忌证的STEMI患者入院后早期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且无需考虑胆固醇水平。所有STEMI患者均应使用他汀类药物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控制在1.8mmol/L(mg/dl)以下。心肌梗死后及早开始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改善临床预后。

2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转诊

溶栓是再灌注治疗的开始而不是结束。STEMI患者溶栓治疗后,3~24小时内应转至上级PCI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溶栓后再通指标不明确者或溶栓失败者,更应尽早转至上级PCI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或)PCI。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频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交感风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机械性并发症等)时,应迅速联系上级PCI医院,采取相应措施,将患者尽早尽快转运至上级PCI医院以便进一步处理。

3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溶栓后的转运相关问题

转运原则 

转运应本着快速、安全、平稳的原则,转运过程应尽量接近病房的救治条件。转运前应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转运风险和转运时患者的耐受时间。

转运要点

①建立信息衔接共享机制,根据交通情况、地理位置、PCI医院分级列表并结合患者意愿,优先选择距离最近、具有急诊PCI医院转运;

②利用STEMI

1
查看完整版本: 急性STEMI溶栓治疗合理用药指南溶栓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