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儿童哮喘的长期规范化管理,尤其是哮喘儿童与家长的自我管理对于哮喘的控制非常重要。哮喘行动计划是哮喘儿童及其家属自我管理的重要工具。
由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及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共同制定的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CCAAP),自年2月首版推出以来,已成为国内哮喘儿童及家属进行长期疾病管理和教育的有效工具[1]。
今年4月,CCAAP第2版更新发布[2]在《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上,同期发表了《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临床应用专家共识》[3](以下简称“CCAAP专家共识”)和《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百问百答”》[4](以下简称“CCAAP百问百答”),为进一步推进执行CCAAP、守护儿童健康开启了新的历史征程。因此,我们特邀该领域学术专家、首都医科医院申昆玲教授围绕上述内容发表观点,引领方向。
申昆玲教授首都医科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名誉主任委员
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
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爱尔兰皇家医师学会外籍院士
全球儿科呼吸联盟创会主席、亚洲儿科研究学会主席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医院学会儿科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中药协会儿童健康与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药新闻信息协会儿童安全用药分会主任委员
国家卫计委儿童用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PediatricPulmonology杂志副主编
流行病学不容乐观规范管理至关重要
Q1:请您结合儿童哮喘的疾病特征,谈谈重视和加强规范化长期管理哮喘的重要意义。申昆玲教授:
近30年来,我国儿童哮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5],已达3.02%;哮喘的反复发作及相关死亡事件,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近年来发布的哮喘指南及专家共识,为我国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治提供了指导。年至年我国0~19岁人群哮喘合计死亡率明显下降,提示我国哮喘管理水平的提高。但事实上,大部分哮喘相关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其中,哮喘行动计划(AAP)执行不足是哮喘所致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6]。儿童作为哮喘患者中的特殊群体,由于年龄、认知能力和依从性的限制,其哮喘管理更需医生和家长的高度重视、正确认知和规范使用CCAAP,同时帮助哮喘儿童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水平,达到控制目标、降低死亡率。
年幼儿童哮喘主要由呼吸道感染诱发,随年龄增长过敏原诱发哮喘增多,运动诱发的哮喘在儿童较成人多见。由于儿童免疫功能不完善,肺及气管、支气管发育不成熟,哮喘发病率较成人高。儿童哮喘经过规范化治疗,随着感染减少和肺功能发育等因素,60%的哮喘儿童在青春期症状可消失,但有12%~35%的哮喘儿童在成人期症状会重新出现。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如果儿童哮喘得不到正确诊断与早期规范治疗,可能影响肺部发育,尤其是多重过敏的重症哮喘儿童,80%~90%可能发展为成人哮喘,而成年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生率也明显增高[4]。因此,早期诊断、规范管理对改善儿童哮喘远期预后尤为关键。
契合国际主题,揭示哮喘误区,
推进哮喘行动计划的执行
Q2:请您结合今年世界哮喘日的主题以及我国儿童哮喘管理现状,谈谈“CCAAP专家共识”和“CCAAP百问百答”制定与发布的背景和初衷。申昆玲教授:
年世界哮喘日的主题是“揭示哮喘的误区(UncoveringAsthmaMisconceptions)”,旨在呼吁人们采取行动,解决普遍存在的关于哮喘的“谬论”及“误解”,因为这些误区使哮喘患者无法从哮喘管理的重大进展中获得最佳益处。GINA指出了哮喘常见的几点错误观念:(1)“哮喘是一种儿童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就会摆脱哮喘”,而实际上哮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2)“哮喘是感染性疾病”,事实上,虽然病*性呼吸道感染(如普通感冒和流感)会导致哮喘发作,但哮喘并非感染性疾病;此外,儿童哮喘常与过敏有关,但在成年期发生的哮喘相对少见过敏。(3)“哮喘患者不应该运动”,事实上,当哮喘得到很好的控制时,哮喘患者就能够进行锻炼,甚至能进行顶级运动。(4)“只有使用大剂量类固醇激素才能控制哮喘”,而实际上通常可以用小剂量吸入激素来控制哮喘。关于哮喘常见的错误观念还有很多,亟待纠正。
哮喘作为呼吸系统慢性疾病,长期全程自我管理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应在长期管理的过程中,借助哮喘行动计划向患者传输正确的知识,纠正错误的观念。“CCAAP专家共识”和“CCAAP百问百答”的发布正是契合这一主题,二者内容和受众各有侧重,前者主要面向临床医生,用于指导AAP的制订;后者主要面向基层医师、哮喘儿童及家长,对CCAAP应用中常见的个相关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在第23个世界哮喘日之际,我们呼吁全社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