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哮喘治疗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例ldquo支气管哮喘rdquo
TUhjnbcbe - 2022/2/27 13:51:00

上面是一份出院小结,患者,小王,女,14岁。这次是小王的爸爸、妈妈一起来,小王没有来。夫妻俩阴云密布,感觉是天要塌下来了,妈妈更是未语泪先流——一边流泪说着“怎么办呢?”医院的出院小结。医院了,医院急医院去,住院了。

父母担心的是,接下来的日子可怎么办?这可算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吧,事情是这样的,他们之前在我这里看的是因“反复头晕半年”,由于头晕问题,已经影响到学习和生活,当时他们到处检查治疗,效果不好,后来经过诊治,服用中药后才刚有所好转。这次也是没有办法了,又生枝节,如果摊上这烦人的哮喘就雪上加霜了。他们希望我看看是否今后可以不用激素可以进行治疗。

这次发病主要表现是无明显诱因下突然感到胸闷憋气、心脏跳动加快、出汗、濒死感、失控感,送医院医院的病房,检查血常规、心电图、肺功能等大致正常,追问病史之前有类似发作病史。

由于该患者之前头晕曾诊断为“颈椎?”、“后循环缺血?”等,治疗一段时间,效果不满意,后来拿着厚厚的检查报告,来我这里诊疗。确实没有发现明显的体征和能解释症状的检查结果。

在第一次的治疗中,我就注意到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发现孩子的名字,很有道教特色,心理就猜想应该会有故事,也注意到孩子的父母年纪也蛮大的。这个年代城市中很少有这样的名字,所以就此问起了孩子名字的来由,。原来孩子出生后是求请了一位大仙得来的名字。细说之后得知夫妻俩曾有一个儿子,20多岁车祸去世了,后来有了这个女儿,喜悦中掺杂着担心,所以请了大仙取名,希望能保佑孩子。结合夫妻俩的紧张焦虑,再结合病史、检查等,我给患者及家属的诊断为心因性头晕。进行了一些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头晕明显改善。

这次的症状,诊断是支气管哮喘,又让这对夫妻更加焦虑不安。

我让小朋友过来,再检查和询问了病史。

查体:发育良好,意识清楚,精神状态可,交谈合作,言谈切题,自知力存在。呼吸平稳,BP/70mmHg,心肺听诊无异常。

最近患者没有类似发作,因为担心平喘药物的副作用,也未使用平喘药物。我结合之前的对患者的了解,及临床资料,给他们的诊断为惊恐障碍。和之前的心因性头晕,有相类似。

治疗方案:抗焦虑联合心理放松治疗,告知惊恐发作的概念,发作时采取呼吸疗法。最近几个月该患者未有类似发作。

什么是惊恐障碍?

(以下内容引用资料)

惊恐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精神病,又称为惊恐发作或惊恐症,其特征是无法预料的、频繁的惊恐发作,表现为强烈的情绪活跃,而后出现预期性焦虑和恐怖回避,患者同时出现处理情绪的能力降低,惊恐发作患者常有显著心理障碍,出现精神疾病并发症和自杀行为的风险都很高。

惊恐发作期间最常见的症状是心悸、气短、窒息、胸痛、感觉不适等。这些惊恐障碍常见症状与一些躯体疾病的症状相类似,需要仔细鉴别,以防误诊。典型临床表现是当患者正在进行如看书、开会、做家务等日常活动时突然感到头晕、头痛、视物模糊、气短、口干、讲话时语言含糊、全身肌肉震颤或颤动、难以集中思想、胸闷、胸痛、胸部紧压感、呼吸困难、窒息感;心悸、心脏剧跳、感觉心脏要从口腔里跳出来、恶心、出汗、潮热或寒战、手足麻木、肌肉紧张;同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感觉即将失去理智、失去控制或即将发疯、死去以致迫切想逃脱。

这种状态使患者极度难以忍受,因而到处奔走惊叫呼救,以期寻找别人帮助以防止崩溃、心脏病发作、精神异常或竭力想逃避某种特殊情境以期惊恐停止。

惊恐障碍(PD)是以反复出现胸闷、心悸、出汗、震颤等自主神经症状,伴以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的惊恐发作为特征的一种急性焦虑障碍,并伴有担心再次发作的预期焦虑,是焦虑障碍的一个亚型。

惊恐障碍表现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相关症状,为发作性疾病,与心脏病心律失常、支气管哮喘发作十分相似。

一般心血管疾病、支气管哮喘发作时常有相应的阳性体征和检查异常;尤其是已经发作到出现濒死感等严重的临床表现的患者。(引用完)

给予该患者的医嘱:

1、医院急救的心理。一旦有胸闷、气短、濒死感等出现,家长首先不要惊慌失措,要告知自己,不会死的,是生病了。医生明确告诉我不会死掉。患者作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

2、运动疗法,父母需要做的事情是监督、陪伴孩子每天运动,不要一直问“今天好不好”,“今天睡眠怎么样啊”等强化孩子对身体过度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例ldquo支气管哮喘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