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哮喘治疗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入秋这三个时间段,再脏也别给宝宝洗澡
TUhjnbcbe - 2022/10/12 19:42:00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然而近来天干物燥、秋高气爽;秋风萧瑟、秋意甚浓,却独独未见秋雨。秋雨虽然未见,但是秋季早、中、晚以及室内外温度还是差别较大。在气温乍暖乍寒又干燥的秋天,特别容易刺激宝宝鼻黏膜,降低免疫力,是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以及小儿哮喘的高发期。宝宝抵抗力较差,注意谨防感冒哦!

那么,在天干物燥、气温骤冷骤热的秋天还可以给宝宝洗澡吗?应该怎么洗澡呢?都有哪些禁忌?

随着全民生活条件的提高,现在的家长们,都把孩子们照顾的干干净净的,不管春夏秋冬基本是一天一小洗,三天一大洗;然而,入秋后什么时候能洗,什么时候不能洗,甚至怎么洗也都是有讲究的,那么石头妈就来分享一下秋季给宝宝洗澡的禁忌吧~

1、宝宝生病不宜洗澡。秋季是感冒和腹泻的高发期,此时如果宝宝生病了,就不宜给宝宝洗澡。宝宝生病期间身体免疫力会下降,如果这个时候给宝宝洗澡,万一再着凉了,轻则会延长病情,重则会加重病情,到时候就得不偿失了。所以,此时宁愿宝宝“脏”点也不宜洗澡。

2、宝宝发烧后或者退烧后48小时内不宜洗澡。宝宝发烧,家长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用温水洗澡来给宝宝物理降温,对于低烧的宝宝,这确实是个好办法;但是,对于发烧温度高达38.5℃以上的时候,洗澡降温有风险;此时,宝宝皮肤对冷对热反应都比较敏感,如果给他洗澡,容易出现急性脑缺血、缺氧,甚至休克、惊厥等问题。此外,退烧后48小时内,宝宝身体虚弱,抵抗力较差;此时洗澡外感之邪会趁虚入里,可能会加重病情。况且,秋天洗澡对室温要求较高,稍不小心就容易着凉,反而会引起二次感冒。

3、打完疫苗后当天不宜洗澡。本身疫苗就是一种病*或者病*致病病原部分,此时洗澡容易引起感冒导致免疫力失效;况且,打疫苗的针孔未愈合,此时洗澡会弄湿伤口,有感染的可能;再者,秋季洗澡对室温要求较高,稍不注意还有可能感冒哦。

难道说秋季怕感冒就不能给宝宝洗澡了吗?那倒不是,秋季是可以洗澡的,只要掌握以下小技巧,就不拍宝宝着凉了:

1、洗澡前做好准备工作。给宝宝洗澡前,应该提前准备好宝宝的洗澡用品以及替换的衣物,以免洗完澡手忙脚乱的,不能及时擦汗水分、穿衣而导致宝宝着凉。

2、提前调好室温。给宝宝洗澡前,注意关好门窗,提前打开暖气,室温控制在26℃~29℃为佳,等室温上升到已定温度后再给宝宝脱衣服。秋季最好等中午气温最高的时候洗澡。

3、提前调好水温。给宝宝洗澡前,提前调好水温,洗澡水的温度比宝宝体温高3℃为好。太热会伤害宝宝细嫩的皮肤,水温控制在38℃~40℃为佳,最好是用水温计测量,不建议靠手感觉。水量稍微多一点,最好能盖住宝宝身体。

4、洗头洗澡分开洗。秋季洗澡,最怕宝宝着凉。所以,建议洗头洗澡分开洗或者先洗头后洗澡。在脱衣服前,先把宝宝头发洗了,洗完头发后再洗澡。

5、宝宝洗澡不可太久。宝宝洗澡时间要短,尽量快速洗完。淋浴最好不超过5分钟,而盆浴最好不超过10分钟。秋季天气干燥本身就会引起皮肤干燥,而洗澡太久会把皮肤表层油脂洗掉,导致皮肤更干燥。

6、秋季洗澡次数不宜多。秋风瑟瑟、天气干燥,秋季皮肤容易干燥,所以洗澡次数不宜多,每周一到二次为佳,洗完澡后建议给宝宝擦润肤霜。

7、饭前饭后不宜洗澡。宝宝在饥饿状态下容易低血糖,况且洗澡还会导致身体的热量消耗加快,加重低血糖。此外,宝宝饭后洗澡会使身体皮肤和肌肉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而导致消化器官血液减少,从而影响宝宝消化。建议饭后半小时后再洗。

8、不要用浴霸。浴霸基本已经列入宝宝禁用物品里了,原因是直视灯管会对宝宝造成伤害,严重的可能导致双眼失明。

9、不宜边洗澡,边加热水。秋冬季,洗澡水容易凉掉,而有些家长们怕宝宝着凉,而直接把热水加入宝宝的洗澡盆里,这样做是很危险的,非常容易烫伤宝宝。建议先把宝宝抱起,加入热水重新调好水温后,在把宝宝放入浴盆内。

10、洗澡后不宜立即睡觉。宝宝洗澡后身体和头发处于潮湿状态,直接睡觉容易着凉。建议洗完澡半小时后,等头发和身体干爽后再睡觉。

有些宝妈有些小洁癖,见不得自己宝宝“脏”,冒着宝宝可能感冒的风险,也要给宝宝洗澡!石头妈想说,“不要打擦边球”!为了宝宝身体健康,再“脏”也别洗!

1
查看完整版本: 入秋这三个时间段,再脏也别给宝宝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