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成都市中心五公里远的地方,屹立着一座历史悠久的磨盘山公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只有在战场上立下显赫战功,并享有一定声誉的死者才能进入公墓安葬,许多开国将*都葬于此地。著名的独臂将*贺炳炎年逝世后,就长眠于此。60年来,贺炳炎将*坟前一直香火不断,后世人始终记得这位威风凛凛的将*,曾经为中国做出的巨大贡献。
贺炳炎将*戎马一生,信念坚定,为国、为人民奋斗了一辈子。年轻轻轻失去右臂,只剩一只手也阻挡不了他和敌人对抗到底信念,作为一名革命战士,贺炳炎死也要死在战场上。凭着这股不屈的意志,在后来的战争生涯中,贺炳炎用单臂学骑马、打枪,适应之后,他上阵杀敌丝的风采丝毫不减当年。
贺炳炎是顽强的,他从没因自己的特殊情况,缺席任何一场战斗,他一直跟随*队南征北战,直到见证抗战胜利。他从不在乎自己曾经的牺牲奉献,他只为祖国骄傲,对来之不易的和平倍感珍惜。
年,新中国成立6周年华诞之际,北京*府在中南海举行了*衔授予仪式。为了嘉奖曾经在革命战斗中牺牲奉献的将士,国家决定授予他们*人*衔。同时为了激发*队干部的责任感,对有卓越功勋之人,进行了*衔授予和勋章的表彰仪式。
此次授衔仪式中,总共有名将*被嘉奖。朱德、贺龙等人被封为开国十大元帅,粟裕、罗瑞卿等人获封大将*衔。而在抗战中表现优异的贺炳炎,也被授予了上将*衔。身披国家荣誉的贺炳炎,这时年仅42岁。
都已经从生死存亡的战斗一线幸存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已经被封为上将的贺炳炎,本可以过上稳定的生活。可惜,贺炳炎无法享受所有荣光。
年,贺炳炎因疾病缠身,不幸逝世,终年47岁,他因此成为了第一个去世的开国上将。贺炳炎常年征战沙场,早已病痛满身,他曾经患有高血压、哮喘和多种肾脏疾病。这些疾病本不该在正值壮年的贺炳炎身上出现,因为他一心为国,心里惦记着上战场杀敌,总是忽视自己的伤痛,久病成疾,最终无药可医。
过早的离世,让世人更加记住了这位为国鞠躬尽瘁的独臂将*。如果他不是耗尽心力,在战场心无旁骛,也不至于在47岁时被病痛打倒。贺炳炎曾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功绩卓越,他不怕敌人,不怕子弹,也从未惧怕疾病。
这种不惧怕,让他成为了备受尊敬的将*,也是这种不惧怕,让他小瞧了疾病的力量。虽然他拥有钢铁般的意志,但他不知道,人不是钢铁。他可以躲过子弹,却无法避免疾病侵扰。
贺炳炎活了一世,把上战场打战看得太重,把自己看得太轻。有这样乐于奉献的将士,是国家的福气,可对于贺炳炎和他的家人而言,却是种损耗。回顾贺炳炎这一生,我们会发现,他的命运,早在一开始,就已经被那个时代,被他报效国家的意志裹挟。他没有选择,他终将会走上为国牺牲的道路。
师从武当,参*遇恩人贺龙
贺炳炎年出生于湖北,他本是个农家小子,如果不是当年*权更迭,封建风气正被革命思想取代,贺炳炎或许也不会坚定走上参*的道路。
当时人们急于摧毁传统帝制留下的封建残余,很多人剪掉辫子,开始参加各式各样的革命斗争。因为社会动荡,百姓生活陷入困境,许多人为了谋求生计,希望学得一身本领,因此许多新式习武学堂应运而生。
贺炳炎一家本有三个孩子,在他9岁那年,母亲去世,整个家庭开始摇摇欲坠。父亲贺学文因生活所迫,常年在外打工度日,没有能力承担养家的责任,妻子去世后,只能想办法把孩子们各自安顿好。
后来姐姐被送去当童养媳,哥哥则被送到了其他家庭。唯独贺炳炎天赋异禀,当时武当道长觉得他是一名武学奇才,将他收归门下,贺炳炎就此成为了名声赫赫的武当弟子。
贺炳炎进入武当后,道长见他一心想学大刀之术,遂传授他玄虚刀法。玄虚刀法深得贺炳炎的心,此后他每日勤学苦练,功夫也是与日增进。不过,在当时那个社会,贺炳炎这身本事除了做杂耍表演,大部分时候派不上用场。
为了谋生,他只能用大刀杀猪,甚至一度做过铁匠、裁缝,武当派弟子沦为屠夫,对贺炳炎来说这并不是好事。空有一身本事无处施展,让贺炳炎一度非常苦恼。当时国内正值战乱,民不聊生,贺炳炎看过了太多人间疾苦,他希望拯救百姓于苦难中。
年,16岁的贺炳炎决定加入红*。可惜的是,贺炳炎硬性条件达不到要求,由于个子太矮,他被红*拒之门外。贺炳炎本性格要强,多次报名屡屡被拒,贺炳炎还是不肯放弃。
好在贺炳炎遇到了贵人,当时贺龙正好瞧见了这个个头小小,却满腔热血的少年,看他参*的意志如此强烈,贺龙便安排他去了宣传队,帮忙做些杂工。贺炳炎虽遗憾没有机会上战场,还是始终坚持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在*中不断磨砺,他的能力逐渐得到了上级认可。
年,贺炳炎被派往洪湖湘鄂西*校学习,当时敌*正朝苏区进攻,贺龙下令:*校学员全员投入战斗。学员由于没有作战经验,刚接到命令时有些犹豫,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贺炳炎早已拿着把菜刀冲到前线,和敌人开始了殊死搏斗。
学员们受到贺炳炎的鼓舞,纷纷投入战斗。随后学员凭借团结一心的力量,击退了进犯的敌*,获得了胜利。通过这一战,让贺龙对贺炳炎刮目相看,对他赞美之词溢于言表。从这以后,贺炳炎一直跟在贺龙身边,成为了他的得力帮手。
而面对与自己并肩作战的贺炳炎,贺龙丝毫没有掩饰对他的喜爱之情,对贺炳炎的重视程度也极其不一般。不仅多次提携贺炳炎,在贺炳炎被污蔑,被组织调查之际,也是贺龙第一个站出来为他平反。
对贺炳炎来说,贺龙不仅是他的上级,更是他的恩人。当初若不是遇到贺龙,个子矮小、没有存在感的贺炳炎早已被埋没在人群中,贺炳炎将*的事迹也不会被载入历史。在贺炳炎心中,除了国家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他的贺龙元帅。
只要贺龙有需要,贺炳炎绝对会赴汤蹈火,万死不辞。他是组织需要的战士,更是贺龙元帅需要的伙伴、战友。
蒙受冤屈,对组织永葆忠诚
贺炳炎虽最后也是功成名就,可与其他将*想比,他的一生可谓是历经坎坷。重要的是,他始终坚定理想,对组织永葆忠诚,才有了后来在战场上不断证明自己的机会。
年,贺炳炎已经成为了红*19团团长。身处在红*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贺炳炎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当时受Z倾错误路线影响。
贺炳炎深受其害,被组织认为是敌人派来的奸细,因此被撤职查办。在关押期间,贺炳炎失去了指挥作战的权力,不仅如此,为了配合部队行*,贺炳炎被五花大绑,被专人看守,贺炳炎的日子过得非常艰难,可是这些他不在意。他只想带兵打战,敌人还未清退,他绝不会后退。
后来在一次行*路上,19团正巧与国*相遇,没多久,两*就打了起来。19团因为没有贺炳炎作战指挥,*队一度陷入混乱局面,战况十分不利,危急之下,组织紧急调派贺炳炎参与战斗。通过贺炳炎的安排部署,19团很快凝聚力量,施展战斗力击退了国*,取得了战斗胜利。
不过,贺炳炎并没有因此次功绩被上级赦免,他仍被遣回关押受训。如果不是贺龙从中斡旋,恐怕贺炳炎不知何时才能被释放。当时红*刚成立了特科大队,为了帮助贺炳炎解除危机,贺龙直接任命他为特科大队队长。
特科大队的战斗力十分强悍,与如今的特种部队实力相当。这支队伍在成立之初,就已名声远扬,敌人只要听到特科大队的名字,就会避之不及。为了让这支队伍更好的参与作战,组织将它并入红七师,贺炳炎由于还是戴罪之身,只能在*中继续当杂役,不能带领*队打战。
不过在战争年代,最不缺的就是上战场的机会。年,黔东开展游击战争,上级命令贺炳炎组织游击队,在他的努力下,顺利将游击队伍编成红2*团,他被任命为团长。
贺炳炎正在国家辛辛苦苦工作,可总有人在背后小动作不断。当时运动还未结束,贺炳炎因为之前的身份,又被停职调查,这一次,也是贺龙出面力保,将他调任到管理科,才避免了被关押的境遇。
当年受害的人不在少数。如果贺炳炎没有贺龙的扶持,可能早就满身冤屈,无论他个人如何努力,都无法洗刷罪名。对于这个手下爱将,贺龙只要有能力,就会救他于水火之中。能够遇到贺龙,是贺炳炎的幸运。
虽然贺炳炎经受了这些不公正待遇,但他坚守革命的信念因此更加坚定。他有一颗赤诚的心,对于革命有着大无畏的献身精神,被人污蔑、被人伤害,这些经历对他来说是一种历练,凡事过往,皆为序幕。
长征途中受重伤,断右臂坚持打战
作为*人,贺炳炎的作战意识有多强烈?断掉一只手臂也坚持打战,贺炳炎克服种种困难,最终学会了用左手打战和生活。
年,贺炳炎所在的红二*团从湖南桑植出发,开始了长征征途,这时的贺炳炎年仅22岁,作为红二*团的师长,他走在了战斗最前线,时常正面迎战敌人,因此受到的伤害也最重。
年12月,红*在雪峰山地区遭遇了国民第28*的拦截,由于敌人抢先一步到达此地,不仅占据了有利地形,也做好了超前部署。面对如此不利的战斗形势,贺炳炎不顾生命安危,带领部队主动进攻。
双方激战许久,贺炳炎眼看我*战士一个个倒下,他自己冲到敌*面前,抱起机枪对敌人疯狂扫射。而面对敌*的子弹猛攻,贺炳炎不幸右臂中弹受伤,伤势一度危及生命,如果不及时做手术,恐怕就命不久矣。
为了给贺炳炎争取做手术的时间,贺龙下令全*放弃转移,以阻挡敌*进犯为主要作战目标。最终贺龙用努力争取的这三个小时,给了贺炳炎一线生机。卫生队检查贺炳炎伤情后,认为他只有截肢才能保住性命,在没有麻药也没有手术刀的情况下,医生用木工锯子给贺炳炎做了手术。
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硬生生被锯掉掉一只手臂,这种感受又会有多痛苦?相信就算没有此种经历的人,也能感同身受。贺炳炎能忍常人之不能忍,作为一名战士,他深知自己没有犹豫的时间。
想要活下去,失去右臂是唯一的方法。只有这样,他才能延续生命,才能继续上战场保家卫国。多年以后贺炳炎回想当时的场景,手术在一间简陋的草房进行,因为没有麻醉,当时五六个人按住他,才让手术得以顺利进行。
失去手臂之后,贺炳炎曾经问贺龙我还能打战吗?贺龙坚定的说:你还有左手,就有一切可能。就这样,在贺龙的鼓励下,病愈不久的贺炳炎迫不及待的学习骑马,由于只有一只手,刚学骑马时遇到诸多困难,贺炳炎并不气馁,他就像刚学走路的孩子,一步步坚持,最后掌握了骑马技术。
之后他用左手练习枪法和刀术,因为本身有武术功底,他左手的适应能力很快,经过一段时间练习,他的枪法和刀法都达到了原先的水平,上阵杀敌完全没问题。
后来在抗战雁门关伏击战中,贺炳炎在子弹打完的情况下,用单刀与敌人对刺,让敌*也为之胆寒。
之后只要敌*遇到贺炳炎带领的*队,从来没有占过优势,贺炳炎用一只手就可以轻易打服敌人,作为战士,他的作战能力不容小觑。
年,贺炳炎率部队参加百团大战,这时候他早已习惯用左手打战,同将士之间配合默契,齐心协力取得了战斗胜利。后又被组织授命,参与延安整风运动。
年,抗战战争结束后,贺炳炎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第一**长,在他的带领下,*队陆续击败国民*,直到解放青海,迎来了战争的全面胜利。
从年到年,在14年的战斗生涯中,贺炳炎一直与左手为伴,相比许多身体健全的将士,贺炳炎的能力更胜一筹。他凭借着不屈的战斗意志,证明自己有能力保卫祖国,他是国家真正需要的人。
不过,贺炳炎常年在战场征战,受过无数大大小小的伤,加上他动了手术,身体素质是每况愈下。这种情况下,他坚持上战场和敌人厮杀,命再硬的人,身体也有吃不消的一天。只是没想到,命运给他的时间真的不多。已经陪伴中国走出战争的阴霾,却没有机会亲眼见证新中国的成长,确实可惜。
壮年离世,20万*民吊唁伟人
新中国成立后,贺炳炎的地位虽然提高了,可他也没有享受过清闲日子。因为旧病缠身,他不得不长期治疗。贺炳炎尽管身患多种疾病,却始终保持*人的志气,坚决不给组织添麻烦。
当时为了能让他生活得好一些,组织给他拨款盖房子,他却把这些钱捐给了*队,用来建*人宿舍。组织怕他冻着,给他装暖气,医院。
他本来可以安心享受生活,却一心为民,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群众。他从来不为自己考虑,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人尊敬。也正因为他太过无私,没有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养病条件,导致久病不愈,年,贺炳炎在成都病逝,享年47岁。
贺炳炎的离世,让贺龙一时间难以接受。因为他们不仅是战友,也是情同父子的关系,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现实,贺龙无论如何也不想相信,正值壮年,意气风发的贺炳炎说走就走了。贺元帅曾在回忆录中写到:接到贺炳炎逝世的消息,我是不敢相信的,听到王震报丧,我一下子瘫倒了。
可见,贺炳炎去世对贺龙打击之大,在战场上贺龙从未意志消沉,而在得知贺炳炎离世消息那一刻,彷佛失去了所有精神。面对至亲好友离去,一国元帅,也与普通人无异,他与贺炳炎的感情之深,让人动容。
然而不仅是贺龙对贺炳炎念念不忘,*民也对贺炳炎将*怀有旧情。贺炳炎去世后,成都*区为他举行了公祭,出殡当天,20万*民冒雨送行,主动参加了贺炳炎的追悼会。贺龙前往追悼会的车上,曾几度晕厥。
贺炳炎的离世,牵动着数万人的心,一代忠将,壮年离世,*民为之可惜,贺炳炎将*永存*民心中,灵*永不朽。
葬礼完成后,原本家属想将贺炳炎带回老家安葬,奈何成都老战友都不同意。他们希望贺炳炎能葬在成都,这样大家可以时常去祭拜他。在众人的要求下,家属终于同意,让贺炳炎长眠于此。
现今磨盘山公墓,每年清明节仍有许多人去拜祭这位伟人。成都那些老战友虽早已不在人世,可是贺炳炎的事迹会流传千古,他为祖国做出的牺牲,他创造的传奇人生故事,会始终被后世人记得。
贺炳炎之子,替父接受检阅
作为共和国开国上将,贺炳炎曾为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在他历经的革命生涯中,从连长,到团长,通过在战场上的出色表现,一路晋升,后成为司令员、*长。贺炳炎获得的荣誉,都是他身先士卒,通过一刀一枪和敌人对抗,用伤口和鲜血换来的。
他几乎参加了中国所有的重大战斗,经历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在抗战战争和解放战中,他领导*队,和敌人正面对抗,最终和新中国一起,迎接了战争胜利。对于这样一位能人将士,祖国始终不忘他曾经的奉献牺牲。
去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为了致敬做出重大贡献的开国将领,群众游行活动中,特意成立了一组由抗战老兵、开国元勋后代组成的致敬方阵。
贺炳炎之子贺雷生就是致敬方阵中的一员。贺雷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能够代替父亲接受检阅,这是一种无上的光荣。他还透露,新中国成立之时,父亲贺炳炎还在西北参加战斗,很遗憾未能参加开国大典。
作为儿子,能够在祖国70岁生日之际,成为重要代表参加游行活动,也算是弥补了父亲的遗憾。贺雷生心中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作为贺家子孙,他始终牢记使命,心怀祖国,红色基因将会在他的家族永世延续。
贺炳炎壮年离世,距今已有已有60年,如果不是因病逝世,或许贺炳炎有机会见证中国一步步走向繁荣,他和其他革命将士曾经用身躯守护住了祖国河山,如今这片土地已经变得繁华而安宁。
贺炳炎如果能够见证这一切,想必会倍感欣慰。先辈为了建立新中国,曾经做出的巨大牺牲,后世始终不忘。在举国欢庆的重大日子里,我们的感受不仅是欢呼雀跃,过去的荣辱也随着纪念日的到来,一并展现在我们眼前。
感谢那些曾经为国无私奉献的人,感谢他们的付出,相信后世人会不忘过去的疼痛,拼尽全力守护住如今的和平环境。祖国的大好河山,未来也将永葆安详。
文/羽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