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果果(化名)本来是个文静的小姑娘,本身体质一般,从小就不爱运动,但去年下半年上了初中以后,因为学校体育课程的要求,运动量明显加大了,晨跑、跳绳、蛙跳一股脑上,这对于平时不爱锻炼的果果来说,简直是太累了!
从四月中旬开始,果果回家后一直喊着胸口痛,妈医院检查,医生看着果果呼吸平稳,也没有缺氧表现,初步考虑“过度换气综合症”,即可能是一些焦虑情绪引发的自主呼吸加快,导致二氧化碳不断排出而引发的呼吸性碱中*。医生只是简单的嘱咐果果妈妈近期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让她平时轻松一点,果果妈妈也就没太放在心上。
结果3天过去,果果胸痛的症状不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咽个口水说喉咙痛,走着走着路突然蹲下来休息,白天夜里都时不时喊胸口闷得慌。果果妈妈见势不妙,赶紧带着她来到医院儿科急诊,接诊的杨琳医生对果果进行了仔细的查体,确实没有发现阳性体征,但果果的疼痛定位和胸闷的区域又非常明确,杨琳建议果果立即通过胸部CT及一些血检来排除器质性原因。
胸部CT的结果出来,显示果果得了一种少见病——自发性纵隔气肿。
自发性纵隔气肿在年由Hamman首次报道,目前在学术界仍存在诊断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排除外伤、机械通气和手术等医源性操作等原因出现的纵隔积气即可诊断,另一部分学者提出,健康人群不存在肺部基础疾病在参加体育活动后或其他诱因下发生的纵隔内气肿才可以满足诊断。
像果果这样的情况,看似没什么明确的病因,以前身体健康,并没有哮喘、肺炎等疾病基础,就是最典型的“自发性纵隔气肿”。
诊断明确后,杨医生建议果果立即住院,通过卧床休息、吸氧等保守治疗来使纵隔内的气体慢慢吸收。
妈妈带着果果住进了医院儿科病房,接诊的是王晓芳副主任医师,王晓芳再次对果果的病史进行了追问,考虑果果纵隔气肿的诱因可能是运动过量,果果近段时间有较为剧烈的运动史,除了类似长跑这样的耐力训练,还有蛙跳这些比较考验爆发力的运动,且果果具有非常典型的胸痛、胸闷等表现,胸部CT提示除了有纵隔气肿还合并了皮下气肿。
王晓芳介绍说,以往多认为纵隔气肿多并发于哮喘、重症肺炎等,症状较重,但现在随着诊断水平的提升,发现临床上还是存在不少的自发性纵隔气肿,这类疾病18岁以发病率1/-1/,疾病的高峰年龄为6个月-4岁及15-18岁,疾病预后是良好的,一般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治愈出院,但部分患儿可能有再发的可能,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胸部CT,胸部X片漏诊率较高。
5天的卧床静养及吸氧等一系列对症支持治疗后,经过复查胸部CT,果果的纵隔气肿已基本吸收,王晓芳提醒果果,出院后还是要注意休息,即使完全康复,要参与体育运动也要量力而行,避免再发!
王晓芳说,现在很多果果的同龄人平时往往在学校和补习班之间来回奔波,严重缺乏体育锻炼,一旦突然上量就容易发生各种不适,如果一旦有胸闷、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应该立即就医,并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免发生误诊漏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